首页 / 成果中心
怎样提高《品德与社会》课的有效性
成果登记时间:
成果登记号:
完成单位:
研究开始及结束时间:
所属高新技术领域:其他
咨询
详细信息
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 新技术
转让范围 允许出口 课题立项名称
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
课题来源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
官方链接 http://www.ytedu.cn/cnet/dynamic/presentation/net_26/itemviewer.do?unitid=1&id=38588&classifytype=clazz&ignoreclassinformation=false&branch=
研发单位信息
提高认识。作业改革的推行,受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、工作态度、专业水平、工作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。学校必须把这项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机整合,采取多种途径、多种形式,引领教师充分认识新课程背景下作业改革的重要性、紧迫性;充分认识提高课外作业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
专利情况
应用前景
详细介绍

  《品德与社会》的总目标是:“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,为学生认识社会、参与社会、适应社会,成为具有爱心、责任心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。”那么如何让这门课程不泛泛走过,提高有效性呢?

一、明是非

《品德与社会》课程就是让学生认识社会,认识社会的是与非,形成正确的是非观。然而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是非观的冲突常常令学生迷惘,例如:学校教育学生遇到红灯要停,可实际生活中没有摄像头的路口,红灯似乎成了摆设;学校教育学生别人打了你,要文明解决,不能以血还血,而家长则告诉孩子“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”。对此,怎样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呢?

1.以“辩论”明理。品德课程承载着育人的特殊功能。疏导孩子心中的疑惑,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观,是品德课程基本责任。所以,在《品德与社会》课中,我常用的方法就是辩论赛,让正方反方充分辩论,在辩论中让学生们明确哪是真善美,哪是假恶丑。我还常常拿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辩论,比如“老人倒了该不该扶?”通过辩论,让学生明白社会的大环境还是美的,有个别现象代表不了普遍,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而应该努力为创造和谐、文明的社会大环境而努力。

2.用“事例”说话。为提高课堂有效性,我常安排学生课前搜集大量事例,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实,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,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是非观带到家庭,说给父母。我曾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认识“节水”的重要性,让“节约每一滴水”的意识深入到每个孩子心里,因此就出现了孩子在家里时刻盯着父母,一发现浪费水的现象就及时制止。真正把教育做到了孩子心里。

总之,只有让学生有了清晰的是非观、善恶观,孩子们才会知道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,才知道社会哪些方面是美的,需要发扬,哪些方面是丑的,必须摈弃。当每个孩子都这样,我们的社会就会唯美、向善,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更加和谐、美好。

二、悟真情

品德课应注重孩子的体验和感受,要把“课”上到孩子的心里。如果只是从嘴上说说“要爱祖国,爱家乡”,孩子们可能只当成耳边风,左耳进,右耳出。那么怎样让孩子们能悟出真情呢?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“情境体验法”。

1.利用视频,引学生入境。面对热爱祖国的要求,学生往往很茫然,为什么要爱祖国,怎么才叫爱祖国?当我播放着《南京大屠杀》片断,并伴着动情地讲解,才使学生明白,每个人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连,国家遇难,国家的子民必难以幸免。只有国家强大了,科技发达了,我们才会扬眉吐气,才不会受人欺负。通过播放奥运健儿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,播放在奥运会场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,运动员激动神情的精彩片断,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召唤,体验到了爱国情怀,激发出了爱国决心。面对如何爱国,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认识到爱国旗、国徽、国歌叫爱国;现在好好学习,学好本领将来好好工作建设祖国也叫爱国;讲究文明礼仪,捡起一片纸屑,展现我国儿童的崭新面貌还叫爱国……空泛的说教变得具体了,空洞的感情变得有血有肉了,学生感悟到了真情,体验到了真谛。

2.情境再现,引学生入情。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,密切联系生活。因此,让学生再现“生活情境”,向生活“取样”,从中引出学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,这不失为引学生入情、创新教育契机的重要方法。如“有话好好说”这一课,我设计再现了“向父母大吵大闹”的场景,当这一场景再现时,孩子们的反应则是巨大的震惊。很多孩子面对自己这一很平常的做法却变得无法接受了!老师们应该看到,《品德与社会》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、范例。如果我们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,让情境再现,让演的学生们进入生活,看到自己真实的言行;让观的学生们跳出生活,看生活中的自己。这种回归生活的活动,可以极其自然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、感悟,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。这是最能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。

三、重实践

《品德与社会》课程标准指出: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“从自己的世界出发,用多种感官去观察、体验、感悟社会,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。”品德课就要让孩子走出课堂,走进社会,多种感官参与,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。例如:“学看平面图”这一课,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公园、来到了商场、来到了售楼处,看着平面图让学生走一走,找一找,以社会资源为载体,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需要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们自己观察平面图的颜色、位置、路标,在验证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向工作人员主动讯问,加上自己的分析思考,综合各种感官,获得社会知识。在学习“地球变脏了”这一课时,我带着学生们来到了家乡的河道边,学生们看到了一堆堆的工业垃圾、河水已经变黑、变红,河床散发出一阵阵腐臭味。此刻,我站在河边,向孩子们深情地讲起了三十年前我小时候的小河是何等的清澈美丽,是当时我们这一代孩子的天然乐园。可是,今天它却变成了这样!对此,孩子们义愤填膺,纷纷指责破坏环境的工厂......这是在课堂上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。这使我深刻地体会到:品德课程只有到社会这个开放的大课堂中去进行,才会给孩子心灵以最强烈的震撼。

   总之,《品德与社会》课,不能上成单纯的说教课,只有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,采取多种形式,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感悟、去探究、去发现、去体验,才能明辨是非,感悟真情,才能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,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,使品德课更具有实效性。

机构名称: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
所属行业:研究机构>计算机软件,计算机硬件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 : 吴先生
手   机 : 15454949848
固   话 : 0535-4546546
传   真 : 0535-1564165
地   址 :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
值班QQ 在线留言